紫云县锻造执法铁军打好农资打假“组合拳”
时间: 2025-07-11 14:05:34 来源:紫云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省紫云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的通知》(农法发〔2025〕3号)以来,紫云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及时安排农资打假工作,重点抓好水稻、玉米生产所需农资供应全链条监管;同时,以红心红薯、火花大米、紫云春茶以及紫云花猪等特色种、养殖基地为重点,宣传“禁限用”农兽药名单,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种植、养殖档案,并公开发布官方兽医信息,指导企业建立农资采购、仓库管理制度,秉承“执法为民、服务三农”的理念,有序推进农业执法工作。
紫云县将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完善执法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农业执法铁军。据悉,该县目前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有56人,通过合理分配执法人员包保乡镇,检查农资市场、查办案件,为农资监管执法覆盖县内所有农资市场提供保障。
2025年上半年开展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紫云县成功打出 “组合拳”, 全面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群众权益。凝聚监管合力,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这是紫云县农资打假行动的成功经验。今年元月份以来,紫云县农业执法大队抓住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执法监督处、贵州省种子站到紫云县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的契机,大力整顿全县农资市场,立案查处7家农资经营户,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该县农业执法大队与市场监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尤其是乡镇市场监管分局的参与弥补了乡镇一级缺乏农资执法人员的不足,农资执法检查得以在重点区域实现全履盖,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紫云县建立了农资店动态管理台账,动态更新农资店台账表,并在台账表上标注风险监测“红榜”。对因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受到行政处罚的经营主体,列入“红榜”,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调查种子、农药进货渠道和质量的频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经营主体,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采取首违不罚,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倒逼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截至目前,农业执法立案26件,其中农资类案件17件,包括农药6件、肥料2件、种子9件,其他动卫、渔业、饲料等7件,已缴纳罚没款1.2万多元。
紫云县农业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资销售市集,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资知识宣传与培训活动,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销售台账,着力构建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该县根据有关法规特地印发了《饲料销售“八不准”》《种子购买“须知”》,并张贴农药销售“温馨提示”,提醒农民购买农资、科学安全用药等关键事项。